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四, 4月 28, 2016

爭彰銀 財部、台新金第一回合各有勝負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6/04/28 第393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爭彰銀 財部、台新金第一回合各有勝負
記者賴佩璇/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新金控告財政部毀約致喪失彰銀經營權並求償一六五億元案,台北地方法院判雙方各有勝負。法院認為雙方成立契約關係,此部分台新金勝訴;但移轉經營權屬「一次性」,財政部已在二○○五年履約,台新金要求更換本屆三名董事及求償無理,此部分財政部勝訴。

法院確認的契約關係存在,是指「財政部在台新金仍屬彰銀最大股東期間內,不得妨礙台新金指派的代表人當選彰銀董事席次過半數的董事席次」。換句話說,台新金要取回彰銀經營權,最快要等到明年董監事改選,但全案仍能上訴。

判決指出,台新金二○○五年投入三六五億多元標得彰銀百分之廿二點五股權,成為彰銀最大股東並取得彰銀經營主導權,台新金之後連續三屆(九年)在董事會上取得優勢,掌控彰銀。

前年底彰銀改選董事,持有彰銀百分之十八股權的財政部與泛公股聯手,在九席董事中取得六席,僅取得三席董事的台新金喪失彰銀主導權,台新金認為財政部違反「轉移經營權」的約定而提告。

台新金要求確認財政部在二○○五年辦理彰銀特別增資案的新聞稿及公函屬於契約,並要求財政部讓本屆三席董事,由台新金重新推派的人選繼任,若不讓出席次就該賠償台新金一六五億多元損失。財政部則反駁,當年的新聞稿及函文僅為「政策用途」,並非對台新金要約,且財政部沒動用泛公股徵求委託書,台新金的請求無理。

台北地院審理認為,二次金改期間彰銀逾放比過高、財務結構不良,最大股東財政部才辦理私募特別股增資。財政部邀標期間發新聞稿,指財政部將支持成為最大股東的得標人取得彰銀經營權,之後又發函給彰銀稱「彰銀經營管理權,移轉予得標投資人主導」,新聞稿與公函均構成財政部對投資人要約,此部分台新金勝訴。

不過,經營權轉移在概念上只有一個,不會源源不斷發生,屬「一次性債務」;二○○五年台新金在廿一屆董監事會中取得八席董事、三席監察人,財政部已履行轉移經營權的約定,財政部既無違約,就無後續賠償損失的問題,此部分財政部勝訴。

但台新金律師對法院「一次性債務」的見解不以為然。律師舉例,即將接任行政院長的林全是當年財政部長,他在監察院調查報告中也認為台新金取得彰銀是永久性承諾、不是一次性,林全在報告中說:「如果是淡馬錫(新加坡控股公司)得標,最後卻產生經營權換人,一定會打國際官司。」

台新金另外聲請禁止官股行使董事職權的假處分,遭法院駁回,台新金抗告,目前仍在最高法院審理中。

 
彰銀案一審宣判 台新金沒拿回經營權
記者陳怡慈、郭幸宜、邱金蘭/台北經濟日報
台新金控要求回復對彰化銀行經營權一案,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庭昨(27)日判決,台新金主張財政部須負的六大義務與違約事項,只有「確認契約關係存在」一件獲法院認同。

彰銀2014年底改選第24屆董事後,台新金不滿改選結果,狀告財政部,主要訴求有兩大部分,第一,當年與財政部有契約關係,請求確認之訴;第二,要求財政部改派台新金推薦的三席董事,並求償165億元。

由於此案備受矚目,審判長黃明發花了12餘分鐘解釋判決內容,台北地院發布的新聞稿也長達14頁。

法院判決指出,雙方有契約關係,契約內容部分已履行。例如移轉彰銀經營權部分,合議庭認為,就當年招標公函來看,財政部負有將彰銀經營權移轉給台新金的一次性義務,且第21屆改選,財政部已讓台新金取得過半董監事席次,此義務已經消滅,法院認為彰銀的經營權,在概念上只會有一個,不會源源不斷發生。

但「財政部在台新金是彰銀最大股東期間,『不得妨礙』台新金當選過半董事」的契約內容,仍持續存在。這部分的契約關係,要到台新金喪失彰銀最大股東地位時,才會終止。

法院雖認定部分契約關係繼續存在,但對於24屆改選,法院認為,財政部並未違反契約,「妨礙」台新金取得過半董事,因此不用改派三席董事給台新金,也不用賠錢。

法院是以改選結果,認為即使財政部沒有徵求委託書,台新的股權,並無當選過半董事控制權實力,因而認為,財政部沒有違約「妨礙」。訴訟費約1.1億元,台新金要負擔八分之七,財政部負擔八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認為,「經營權主導地位」的算法,應以全體董事過半數席次為準,而非僅以普通董事過半數為據,未來是否影響金管會定義,金融市場關注。

黃明發對此表示,公司法裡面,董事跟獨立董事都有經營決策權,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雖然有監察權,但是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仍有決策權,計算控制力過半時,要全部放入。

 
法官登山論 台新金沒過半實力
記者賴佩璇/台北報導聯合報
「雙方都在高山上,財政部不能阻礙台新金通過高山;但台新金登不上高山,就不能主張財政部有阻撓。」台北地院審判長黃明發以登高山比喻,彰銀二○一四年改選董監事時,支持台新金的投票權數僅能拿三席董事,就算扣掉所謂財政部徵求委託書部分,台新金仍沒過半實力。

台新金提告請求財政部必須改派台新金推薦的三名人選擔任第廿四屆普董,是基於認定財政部在前年彰銀臨時股東會改選時,沒有依約支持台新金,而讓台新金未獲得過半數的五席普董,導致喪失彰銀經營權。

不過,法院清查彰銀第廿四屆股東會選舉董事的實際總投票權數、各董事候選人的實際票率和持股比率,發現支持台新金董事候選人的投票權數占全體的百分之四十點二一,也就是說,換算出來台新金代表僅能當選三席董事。

另外,台新金並未主張財政部代表應投給台新金代表,台新金指財政部加碼購買股權稀釋台新金控制的股權又沒證據,就算扣掉台新金指稱、財政部徵求之九億多股委託書的投票權數,台新金所獲投票權數比率也沒過半,僅達百分之四十七點零六,在九席董事中只能拿下四席,依舊無法過半。

判決指出,彰銀屬大型公開發行公司,總發行股數七十九億多股,股權分散、股東人數龐大,影響廿四屆股東會選舉董事結果的變數無窮;台新金未控制過半股權,財政部無妨礙台新金地位的問題,也沒有違約責任,台新金請求改派台新金推薦的三人為普通董事,無理由。

 
準閣揆林全:不方便評論
記者林河名、邱金蘭/台北報導聯合報
彰銀官司案宣判,準閣揆林全昨表示,雙方可能再上訴,現階段不方便評論;準財長許虞哲則表示,尚未上任,不便表示意見,以財政部新聞稿為準。

台新金告財政部官司昨天宣判後,外界關注後續政策變化及對明年彰銀改選影響,由於五二○新政府即將上任,新政府態度將是關鍵。

 
林全看契約效力 有繼續性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彰化銀行民營化釋股案,是準行政院長林全擔任財政部長時力推的政策。當時核心決策成員共有五人,包括:林全、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前經建會(已更名國發會)主委胡勝正、前國安會諮詢委員陳永誠。

監察院去年10月公布的調查報告,這五個人都問到了。其中僅彭淮南認為,財政部2005年發的公函,效力屬於一次性而非持續性。

彭淮南說,財政部用的文字是「本次」非「forever 」,如果是「forever」,彰銀每屆董監改選,財政部與台新金雙方無須簽協議書。

監察院調查報告顯示,林全、吳榮義、胡勝正、陳永誠四位綠營財經要角都認為,台新金比較有道理。林全甚至直言:「如果是淡馬錫得標,最後卻產生經營權換人的結果,一定會打國際官司。」

監委問林全,他認為財政部與台新金的契約關係非屬一次性,所以是否每次彰銀董監改選都不需要協議?林全爽快回答:「是!」,他並指出,「財政部與台新金協議董監改選是有問題的」。

林全還說,自己提交給特偵組的書面資料也表達過,關於彰銀「未來」公股釋出部分,財政部有所承諾。

財政部2005年發的公函,關於未來的定義,顯然不僅限於彰銀2005年的董監改選,因為當時並無任何公股釋出計畫。

林全並表示,台新金自從取得彰銀經營權,就表示合併意願,所以合併問題不是現在才有,以擔憂台新金提合併案而剝奪其經營權,應該不是理由。

一名曾經參與決策的人士研判,只要林全繼續當閣揆,民進黨應該會延續政策的一貫性,「回到當時政策,經營權還給人家」。

 
準財長許虞哲 不評論
記者林安妮、何孟奎、邱金蘭/台北經濟日報
彰銀經營權案宣判,準閣揆林全昨(27)日表示,雙方可能再上訴,現階段不方便評論;準財長許虞哲則表示,尚未上任,不便表示意見,以財政部對外新聞稿內容為準。

台新金告財政部官司昨天宣判後,外界關注後續政策變化及對明年彰銀改選影響,由於520新政府即將上任,新政府態度將是關鍵。

林全昨天對此表示,本案進入司法程序,任何一方都可能提起上訴,現階段不方便評論。

許虞哲則表示,他尚未上任,不便表示意見,財政部也已發布新聞稿。

據了解,目前是財政部常次的許虞哲,並未負責督導公股管理業務,基於對準財長的尊重,財政部幕僚單位昨天準備的新聞稿,也事先給許虞哲看過。

 
新聞眼/彰銀案 林全的燙手芋
本報記者孫中英聯合報
台新金控投資彰化銀行股權爭議案,台北地院昨天判決出爐,訴訟雙方「各有勝負」;一個判決,讓兩造都能「各取所需、各自解讀」,被外界視為高明。

但這個判決結果,也「十足政治」。台北地院原先在去年底就該宣判,但最後宣判時間,卻落在新內閣「五二○」就任前。有法界人士說,很少看到一個官司可連開三次辯論庭,且判決結果「確認」財政部與台新金控之間存有契約關係,也算給足新閣揆林全面子。

十一年前,在林全擔任財政部長任內,台新金控經過公開競標,取得彰銀最大股權;但十一年來,台新金控數次計畫與彰銀合併,卻因外界干擾過大,一直未竟之功,前年甚至在財政部動員下,喪失彰銀經營主導權。

台北地院昨天的判決結果,其實也是將這個十一年尾大不掉的爭議,又丟回給「新政府」。判決中,雖然讓財政部保住「眼前」的彰銀經營權,但明年六月董監改選時,才是新政府「表態」關鍵點,而當年的財政部長正是即將上任閣揆的林全。

台灣金融機構家數過多、過度競爭,各方詬病。當年「二次金改」失敗,但近年不管國內外市場,金融機構相互整併,提高競爭力,已再次被視為王道。過去十一年,台新與彰銀各自都擠不進領先群,但若雙方合併,資產加總將高達三點四八兆多元,可一舉超過兆豐銀行,成為市場第二大銀行。

林全上任前,已多次表明,對金融市場監理態度「儘量開放」,但該怎麼解決目前金融市場困境,營造金融業利多,也是得省思的課題。

 
台新金:兩大勝、一小敗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新金控財務長林維俊指出,根據昨天台北地院判決,台新金控控告財政部民事訴訟案有「兩大勝」,一是法院確認財政部與台新金的契約關係確實存在,其次是法院判決財政部「不得妨礙」台新金控取得彰銀經營權。就彰銀經營權與財政部存有契約之訴,台新金控是勝訴。

他說,財政部主張與台新金沒有任何契約關係,台新金取得彰銀經營權,也「僅限一屆」,但台北地院昨天判決「契約關係確實存在,且持續有效」,這就是一大勝;此外,林維俊說,根據台北地院判決,未來財政部也不得妨礙台新金取得彰銀經營權,這部分台新金也是勝訴。

由於彰化銀行明年六月改選董監事,林維俊強調,昨天的判決,代表「財政部以後不得妨礙我們,不能再以收委託書方式,來妨礙台新取得彰銀經營權」。

他說,法院雖沒有同意台新金請求,但彰銀這屆董事任期也只剩一年兩個月,明年就到期,在大原則已確定下,以後財政部「不得再妨礙」台新金取得彰銀經營權,所以,台新金這次可以說是「兩大勝,但一小敗」。

 
財政部:贏的部分比較多
記者孫中英、王聖藜/台北報導聯合報
財政部委任律師團昨天表示,判決認定財政部與台新金「一部分的契約關係存在」,違背民事契約的基本原則,與財政部研究後再決定是否上訴。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說,台新金要求財政部移轉彰銀經營權、改派董事及損害賠償請求全遭法院駁回,且須負擔大部分訴訟費用,代表「財政部贏的部分比較多」。財政部律師團強調,這場彰銀經營權訴訟保衛戰「財政部百分之百贏」。

另外,台新金控主張財政部違約應賠償一百六十五點五八億元,也遭法院駁回,且訴訟費用台新金控須負擔八分之七,財政部僅負擔八分之一。

依規定,訴訟雙方可在收到判決書「廿天內」決定是否上訴,估計雙方可能在五月初才會收到判決書,但廿天決定期間,應會拖過「五二○」新內閣上路,亦即,屆時可能由新財長決定是否上訴。

龍巖申請加碼彰銀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彰銀官司案昨天宣判,金管會表示,判決結果不影響金管會審查龍巖集團申請加碼彰銀持股;至於昨天盤中台新金股價大幅波動,金管會也會進一步了解有無異常。

龍巖集團去年已向金管會申請加碼彰銀持股到百分之十六,但到目前為止,金管會都未准駁,對於這次彰銀官司案判決結果,會否影響金管會對龍巖大股東適格性的審查?金管會銀行局長詹庭禎表示,兩件事不相關。

 
國際財經要聞
油價衝高點 急觸45美元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油價27日漲到今年來最高點,西德州輕原油期貨漲破每桶45美元大關,是去年11月來首見,布侖特原油更衝上每桶47美元,主因是美元貶值和跡象顯示美國供應量逐漸下滑。

紐約西德州輕原油6月期貨27日盤中大漲2.3%至每桶45.05美元,延續前市勁揚3.3%的漲勢。該期貨在26日漲1.4美元至44.04美元,刷新去年11月10日來的最高收盤紀錄。

倫敦布侖特原油6月期貨27日盤中暴漲2.8%至每桶47.05美元;該期貨26日漲1.26美元,漲幅為2.8%,收45.74美元。

美國石油協會(API)說,上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107萬桶;分析師原以為會增加240萬桶。世界銀行調高對今年油價預測,預期煉油廠的需求將回升,而美國產量縮減幅度會在下半年加深。

奧斯陸Danske銀行分析師裴德森說:「最近油價上揚,是因為市場供應面縮緊。美國產量逐漸降低,活躍油井數顯示產量還會再減,API數據指向庫存下滑進一步證實這種趨勢。」

此外,美元27日貶值,自年初以來已對一籃貨幣貶值約5%。

隨著美元貶值,外國投資人購買原油期貨等美元計價資產的成本也降低,助長買盤。

兩周前,主要產油國凍結產量會議以破局收場,澆熄市場對原油輸出國達成凍產協議拉抬油價的希望,油價賣壓再度湧現。但後來美國頁岩油、北海原油都呈現產量下滑跡象,吸引投資資金重返油市,油價漲勢再起。

CMC市場策略師勞勒說:「這絕對是個轉捩點…顯示凍產只是支持油價的一小部分因素,真正推升油價的是美國供應展望和美元走勢。」

 
商品市場 恐迎十年寒冬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大宗商品市場榮景來來去去,但歹年冬可能才要開始,將衝擊過度倚賴商品出口的國家與產業,必須儘早調適。

日經新聞指出,自20世紀初以來,曾有三波商品「超級循環」,也就是長達十年的多頭市場,最近一波榮景在2011年與2014年初之間攀抵巔峰。

在超級循環觸頂之後,尾隨而來的往往是景氣沈淪,可能持續超過十年。

從普遍性的需求疲弱和供應過剩看來,這回情況恐怕也不例外。這勢必打擊許多國家和企業,若要把衝擊減到最低,除努力調適應變外,別無選擇。

過去兩年來,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遭遇中國經濟成長減緩與全球商品價格跌價的雙重打擊,蒙古即為一例。亞洲開發銀行(ADB)3月預測,蒙古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僅成長0.1%,比去年2.3%的成長率大幅降溫。蒙古主要出口是銅、煤和原油,全都在這波全球商品行情下挫中遭殃。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估計,2012-2013年,在總計135個開發中國家中,有63國的商品出口占總出口比重超過80%。同屬「金磚五國」(BRICS)的巴西和南非,數年前還是市場寵兒,如今經濟卻被礦業景氣低迷拖累。

 
英上季經濟成長 僅增0.4%
編譯劉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第1季經濟成長放緩,反映工業和營建生產雙雙下滑,削弱了服務業持續成長為整體經濟帶來的動能。

英國統計局(OfNS)27日公布初估數據,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前季相比成長0.4%,符合經濟學家的預測,但不如去年第4季的成長0.6%。

統計局表示,沒有證據可以將成長放緩歸咎於脫歐疑慮。但對企業的調查顯示,脫歐公投對商業活動和投資正發生不利影響。統計局的GDP初估值並未包括較能反映脫歐疑慮和全球經濟放緩的投資和貿易指標。

第1季GDP年增率是2.1%,和去年第4季相當,是2013年第3季來最低,但略高於經濟學家預估的2%。

英格蘭銀行(央行)表示,隨著公投時間迫近,經濟資料的解讀或許有點複雜和微妙,但脫歐疑慮確實已影響到企業投資。

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在首季數據公布後指出,脫歐疑慮正對經濟發生不利影響,投資和營建都被延後。

第1季經濟成長完全仰賴服務業,服務業第1季較去年第4季成長0.6%。同時間工業生產下跌0.4%,營建業產出也下跌0.9%,兩者跌幅是2013年初以來最大。

本月初官方數據顯示,止於2月一季的工業生產變動寫下逾三年來最大跌幅,貿易赤字也擴大至八年來最大。儘管消費需求普遍持穩,3月零售銷售卻遭逢2014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增加經濟衰退的跡象。

 
OECD示警 脫歐衝擊英國GDP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27日警告,英國選民若在6月公投中決定脫離歐盟,將對英國經濟構成「重大衝擊」,可能引發英鎊貶值。

OECD在報告中預測,英國若脫離歐盟,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可能比留在歐盟的情況萎縮3%,相當於每個家庭付出2,200英鎊(3,200美元)的代價;到2030年,萎縮幅度將提高到5%,相當於每戶損失3,200英鎊。

報告說:「一大危險是大量資本外流,或資本內流中斷,可能難以籌資彌補目前升至GDP 7%新高紀錄的經常帳赤字。」

 
全球貿易減 港口失動能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全球貿易成長減弱和大宗商品榮景災難性劃下句點之際,曾經繁忙的歐亞各貿易港口漸失成長動力,從上海到德國漢堡的貨櫃航運業,無不捲入這股經濟暗流。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資料顯示,去年整體貿易僅成長2.8%,為連續第四年增幅低於3%,而與全球經濟擴張速度相比也相當疲弱。去年中國從歐盟進口銳減近14%,而中國對歐盟的出口也減少3%。

今年也未見起色,第1季中國從歐盟進口比一年前滑落7%,對歐盟出口也同樣衰減7%。

航運經紀業者Braemar-ACM Shipbroking分析師羅區表示,去年大概有100個亞洲至歐洲的航線班次遭取消,相當於這條航線固定船班的10%。他說:「船運業者已採取嚴厲的船隊管理策略,以減少對供應過剩的亞歐貿易曝險。」

亞洲和歐洲的最大港口,幾乎未見短期內會回彈的跡象。中國最大港經營業者上海國際港務公司(SIPG)去年經手的總貨櫃量比2014年下滑5%,至5.13億噸;今年截至3月止的貨櫃也比一年前減少4%。

香港海事處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香港港口吞吐量比去年同期銳減11%,去年全年的吞吐量也同樣劇減11%。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HKSC)主席林宣武表示,去年從歐洲進口、在中國組裝的汽車零組件數量至少下滑13%。去年從歐洲進口的高檔服飾、鞋子等精品的貨運量也減少約15%。

歐洲港口也遭受同樣的慘況,在2014年下半年至去年下半年期間,停靠北歐港口的所有航線減少12%。

 
要聞
我主權評等展望 維持穩定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27)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國際信用評等公司標準普爾(S&P)發布今年台灣主權評等報告,「長期」信用評等為「AA-」,與去(2015)年相同,未來展望也維持「穩定」。

標準普爾主要考量因素包括:對外淨資產部位強健、貨幣政策具彈性、民間部門充滿活力,以及中等程度的政府債務負擔。

據了解,標準普爾已連續九年未調整台灣主權評等;自馬英九總統2008年上任後,即維持上述評等標準,至今沒有改變。標準普爾在報告中指出,若政府實施經濟結構的改革、提升國民所得,或改善預算赤字,使政府債務減少,就可能調高台灣主權評等。

央行官員解釋,標準普爾認為,台灣的民間部門充滿活力,尤其是IT(資訊科技)公司具有高度競爭力,雖然有一些企業外移,但是海外獲利高,所以台灣的經常帳可以維持順差,有助提振就業。

央行指出,該報告認為,台灣雖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裕,但央行貨幣政策極具彈性,貨幣管理健全,使得通膨率低且穩定,維持在亞洲最低之一,預期中期的通膨展望溫和。相對有彈性的新台幣匯率有助舒緩經濟及金融的衝擊。

其次,台灣經濟面臨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的壓力,上年下半年出口大幅下滑,致全年GDP成長率由2014年的3.9%降至0.8%,促使台灣央行在過去半年內三度降息。

最後,在評等展望方面,台灣可望繼續維持龐大的對外淨資產部位,且政府財政健全方案有助於未來兩年政府債務情況之控制。

 
景氣沒起色 3月燈號連10藍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昨(27)日發布3月景氣燈號,已連續第十個月亮出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超越金融海嘯時連九藍的情勢,和歐債危機時期並列史上第二差。國發會估下半年才有望脫離藍燈,形同我國這波景氣低迷恐出現「13藍」。

3月景氣燈號續亮藍燈,綜合判斷分數則較上月減少1分、跌至15分,主因是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由綠燈退回黃藍燈所致。景氣燈號的九項構成指標中,也僅貨幣總計數M1B維持「穩定」的綠燈,其餘均是黃藍燈或藍燈,顯示當前景氣處於低緩狀態。

對於何時才能擺脫藍燈,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說:「若外在情勢穩定、景氣逐季好轉,可以在下半年出現燈號的變化。」只要全球經濟緩步復甦,我國出口表現好轉,就能拉抬民間投資信心,並讓內需市場回溫。

若下半年才有望變燈,意即今年第2季皆會續亮藍燈,直逼連13藍。觀察歷史資料,我國自1984年制訂景氣燈號以來,分別在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11年歐債危機出現連15藍、連九藍以及連十藍的低迷表現。

不過吳明蕙說明,雖然景氣燈號連十藍、超越金融海嘯,現在多數經濟指標和金融海嘯時相比「絕對比較好」,部分指標也優於歐債危機時期。

吳明蕙說明,這次景氣燈號連續十個月亮出藍燈,綜合判斷分數最低分為14分,金融海嘯當時分數甚至曾連二個月探底、僅剩九分;其他指標如海關出口、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工業生產指數、外銷訂單金額、失業率等經季調後的年增率數據都遠優於金融海嘯時期。

「現在外在環境遠比當時(金融海嘯、歐債)來的複雜」,吳明蕙分析,2008年是因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的金融海嘯,2011年則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全球市場的動盪;當時的問題都比較聚焦,只要問題控制住,實體經濟很快就會復甦。但現在經濟面有中國經濟走緩、油價震盪、美歐等先進經濟體成長趨緩等問題,其餘歐洲難民、英國脫歐等也存在變數,外在環境複雜很多。

吳明蕙分析,當前經濟沒有變壞,但又沒有明顯變好,主要原因是金融海嘯時各國用很多工具、藥下得很重,現在有很多結構性問題要解決,也都需要時間,因此景氣回升之勢「絕對不會是V(V型反轉)。」

 
貿協赴日韓推廣COMPUTEX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16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拚轉型,主辦單位貿協副秘書長葉明水昨(27)日率團赴日韓,分別在東京及首爾辦理推廣大會,為COMPUTEX轉型物聯網(IoT)應用及新創與創新(InnoVEX)作宣傳。

外貿協會是歷年COMPUTEX的主辦單位,昨日由葉明水率團,在韓國首爾宣傳2016年COMPUTEX四大主題「物聯網科技應用」、「商業解決方案」、「新創與創新」、「電競」,以及三個新展區:SmarTEX (物聯網技術應用展區)、InnoVEX(創新與新創展區)以及iStyle(Apple 授權MFi產品區)。

此次COMPUTEX團隊除了到日韓推廣轉型計畫,貿協說,同時為了加強新創企業發展平台,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更籌組11家廠商來台參加COMPUTEX,以國家館方式展出。

今年COMPUTEX總計有超過1,600家來自28個國家、地區的廠商參加,使用超過5,000攤位。本屆展覽共有三個新展區:「SmartTEX」將展出最新應用於安全監控、智慧居家與娛樂、智慧穿戴、車聯網及車用電子、3D商業應用以及智慧科技解決方案的物聯網技術。

 
南紡兩大策略 快步轉型升級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南紡副董事長侯博明表示,全球紡織業競爭激烈,南紡也必須轉型,今年訂出兩大發展政策,包括朝向織布、染整等中下游領域布局,以補齊南紡缺口;其次是長、短纖原料加大特殊產品,要創造南紡獨特性。

南紡總經理陳鴻模則說,根據內部規劃,未來特殊產品最終目標要占營收比重三成。

侯博明說,去年第4季以來因景氣放緩影響,造成紡織原料拉貨力道下降,一直延續到今年首季,但根據目前觀察,第1季應為谷底,第2季有望溫和成長,下半年需求與售價會明顯回彈。

近年來紡織業積極朝垂直整合發展,已有成衣代工廠、織布染整廠與南紡洽談在越南北部設立一貫化生產廠,形成鐵三角合作模式,搶攻歐美市場商機,預計總投資金額4,000萬至5,000萬美元。

侯博明說,織布染整為南紡欠缺的部分,不排除透過合作夥伴達到互補作用,但仍在評估階段,尚未定案。

此外,南紡在越南持續投資,太子龍第二期計畫第一階段3萬紡錠預計今年底裝機完成,最快明年第1季投產。侯博明說,原規劃總產能8萬紡錠,但考量市場瞬息萬變,產業競爭激烈,投資不能只有拚量,要朝向特殊化、機能化產品開發。

陳鴻模分析,目前長、短纖原料應用在機能性、特殊性產品的營收比分別為5%、8%,未來兩大品項每年目標增長5%,最終營收占比要達到30%。今年南紡就首度推出膠原蛋白圍巾,透過改良原料開發出新品。

陳鴻模說:「這是花了四年時間研發,幾乎是不計成本投入。」初期鋪貨在電子商務平台,一上架就銷售一空,預計下半年還有新品上市。

 
漲價效應 中鋼Q2獲利將大躍進
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中鋼昨(27)日股價收23.5元,上漲1.08%並創今年收盤價新高,對於大陸鋼價連二天大跌的陰影,中鋼表示將密切關注市場變化;鋼鐵界人士說,大陸這一波鋼市回檔,五一長假後的庫存重建力道,將是觀察重點,鋼市行情短暫修正或確定反轉,可望明朗化。

據了解,大陸三大期貨交易所近期連續祭出14項新規,包括調高交易手續費、保證金、漲停板等,希望使交易降溫,造成當地鋼市從上游原料至成品連日全面重挫。

昨天鐵礦砂再跌價1.5美元至每公噸61美元,跌幅2.4%。

在成品方面,各主要城市熱軋跌價人民幣20元至170元,以上海地區跌勢最大,摜破每公噸3,000元關卡至2,920元;鋼筋部分也有10元至110元跌價。

中鋼本季營運已大致底定,4、5月七大品項盤價全面調漲,每公噸平均上漲新台幣502元、漲幅3.1%;6月新盤,熱軋、冷軋及熱浸鍍鋅漲價每公噸1,600元,營建結構用鋼板也漲1,000元;單季接單量為351萬公噸,季增幅逾7%,獲利將大躍進。

受惠於鋼價反彈,中鋼今年股價持續上揚,昨天股價收23.5元,雖然僅平了今年最高價,收盤價卻創新高,但近日大陸鋼市有回檔的跡象,市場關切是否會影響台灣鋼市表現。

中鋼業務副總經理劉季剛表示,大陸鋼市三周前曾出現下跌狀況,但隨後回穩上攻,最近二天行情回落,必須進一步觀察,才能進行精準研判。

目前大陸鋼市出現新變數,將牽動中鋼在5月下旬開出的7、8月盤價能否續漲,備受市場關注。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